雙流“吹吹”三百年漫長吹奏史:恩親網雙流民俗見聞
發布時間:2019-12-24 11:43:43瀏覽量:
雙流縣是中國西部大開發最活躍的地區,是四川省成都平原經濟圈發展的重點,也是最具吸引外商投資的地區之一。雙流縣堅持“大開發促大發展”的方針和“你發財、我發展”的原則,在加快“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自由度,先后制訂了160余條政策措施,面向社會“讓出口岸、讓出利益、讓出產權、讓出市場”。
黃龍溪位于雙流縣東南,距成都47公里,屬四川歷史文化古鎮和市級旅游風景名勝區,不僅風光秀麗,環境優美,還具有典型川西小鎮的風格,吸引了不少電影和電視攝影組到鎮拍片,有“影視城”、“中國好萊塢”之稱,是馳名中外的天然影視攝影之地。
棠湖公園位于雙流縣城邊,距成都十八公里,是以海棠和湖泊為特色的新建仿古園林,占地面積250畝,其中水面70余畝,被譽為川西園林中一顆璀爛的明珠。湖以棠名,園依湖就,故名“棠湖公園”。公園布局為中國古代皇家園林風格,多景區,集錦式、環湖巧建15個景點,均巧妙地融合了雙流縣悠悠的歷史文化淵源。
概貌:雙流縣位于川西平原西部,四川省會成都市的西南郊,是距成都市最近的市轄區縣。它東接成都市龍泉驛區、簡陽市,南連仁壽縣、彭山縣,西鄰新津縣、崇州市,北靠溫江縣、成都市武侯區。東西寬46公里,南北長49公里。
雙流縣為四川省古縣之一,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境內文物古跡十分豐富。有廣都城遺址、黃龍溪古鎮、金華庵、臥云寺等,還有成都牧馬山旅游區、黃龍溪旅游開發區等省市級開發區。
雙流縣交通發達,公路密布,早已實現鄉鄉通汽車,現正努實現村村通汽車。主要公路干線有:國道川臧公路,省道成樂大件公路、成雅高速公路、成仁公路??h道有金華高等級公路、中太公路;成昆鐵路穿越縣境,有白家、公興、花龍門3個火車站;西南最大的國際航空港雙機場離縣城只有2公里。境內形成水、陸、空齊備的立體交通優勢。
吹奏民間喜樂悲哀三百年
“吹吹”,書名叫“鎖吶”。俗名叫“傻喇子”。也有稱“吹鼓手”和吹“鎖吶”人的。雙流民間“吹吹”歷史,一直是一部塵封很深的厚重檔案??梢哉f檔案文字沒有任何記載,新修《雙流縣志》也只是簡短幾筆。社會就更少有人去過問了。我不了解雙流“吹吹”史,去年冬月初九,母親去世,有幸接觸“吹吹”。事后,興趣所致,翻閱有關史料,專門采訪和收集雙流“吹吹”歷史,試圖解讀這部從來沒有讀過的檔案,頗有所獲。雙流“吹吹”歷史不凡,他們是雙流一群了不起的民間藝人。他們飽嘗人世間酸甜苦辣,歷盡“吹吹”歲月蒼桑,默默無聞地在雙流吹奏民間喜樂悲哀整整三百年。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吹奏民間喜樂悲哀,為民承辦婚喪嫁娶禮儀事,雙流“吹吹”們鼓爛了腮,吹破了嘴。無論是盛夏酷暑還是寒冬臘月,是婚喪嫁娶還是喜樂悲哀,哪里有需要,他們總是出現在哪里。
倘若你家是結婚喜事迎親,吹吹們昂首走在前,花轎抬在后,少男少女簇擁,他們以飽滿的熱情為你吹奏《將軍令》、《穿枝蓮》、《出對子》、《園林好》、《山花子》、《紅繡鞋》曲牌。新郎新娘拜堂了,他們為你吹奏歡快的《滿堂紅》、《懶畫眉》,把個山村、小街、店堂,鬧得熱氣騰騰,喜氣洋洋,使你的婚事辦得熱熱鬧鬧,令人難以忘懷。在雙流民間流行的兒歌中,至今還有一首歌詞生動地描寫了“吹吹”迎親的生動埸面。歌詞是:“丁丁貓(指蜻蜓),穿紅裙,高大姐,做媒人。麻子娘娘吹鼓手,斑竹節節抬起走。慢點抬,慢點抬,看把么姑拌(跌下來),姑娘穿的蹬蹬鞋(指高跟鞋)”。
若是辦喪事,人剛斷氣涼起,只要喪家有請,不管白天黑夜,刮風下雨,酷暑嚴冬,他們隨叫隨到,為你死去的親人吹《哭皇天》、《漢東山》、《風入松》、《普安咒》、《柳青娘》、《綰南技》等,讓人心酸悲切,心痛哀嚎。死者送殯安葬的時辰到了,前面鐵沖子聲聲,丟紙錢人和“吹吹”開路,彩旗隊緊隨,靈牌遺像為首,抬喪隊和送喪孝子在后,鎖吶聲聲,一路凄凄慘慘,表達了孝子們為失去了的親人送葬和悼念之情。
在民間,除了婚喪嫁娶,一些有錢大戶,或講究人家,升官、祝壽、慶典、修房、道扁,或飲酒、議事,他們也請“吹吹”來吹打捧埸。對升官祝賀的,“吹吹”們為他吹《六么令》;對新官坐轎上任的,“吹吹”們為他吹《收江南》、《將軍下馬》、《百鳳朝陽》等歡快曲調;對飲酒議事或作樂的,他們又為你吹《五花洞》、《畫眉參》、《滴溜子》、《上妝臺》、《串芝蓮》、《大令對》、《喜相逢》,把你的埸面點綴得莊重肅穆,熱熱鬧鬧。“吹吹”,在很長時間里,一直成為雙流民間辦喜樂悲哀事一種不可缺少的形式。
雙流“吹吹”三百年漫長吹奏史
雙流究竟何時就有“吹吹”的?沒有人知道。新修《雙流縣志》只是記載:“解放前,縣內較大的鄉鎮均有職業民樂吹奏者,稱吹鼓手。著名的民間民樂吹奏藝人,雙流縣有江紹清(外號江吹吹兒),他們能吹奏的曲牌多達百支以上。民間器樂的傳授,多是師徒、父子口授心傳”。我找到江吹吹之子江和德了解,他說他家到現在已是四代人的吹吹歷史了。最早是祖父江國貞在簇橋“三婆店”開轎房,接著是父親在縣城東門生資站“老龍堂廟”旁開轎房,后搬西街西河橋腳下。江和德繼承父親“吹吹”事業四十多年,現口授傳給了兒子江遷。“江吹吹”四代人前后有著150年“吹吹”歷史。那么,江家又何時開始的吹吹”生涯呢?江和德很遺憾地對我說他不清楚,只知道他祖父是從通江“九龍廟”學過來的。
刨根問底。我近來有機會查閱了四川“客家人”歷史,終弄清鎖吶“吹吹”歷史。據客家史記載,中國鎖吶史至低應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再研究雙流“吹吹”歷史,少說也近三百年?!缎氯A網》江西頻道《于都鎖吶》報道:“吹吹”即鎖吶,起源于客家人之中,最早一千六百多年歷史。他們“舉于道路,往來人家,更闌不歇”。從西晉“永嘉之亂”后,中原漢人為避戰亂,不得不離開沃野千里的中原故居,舉家舉族“衣冠南下”展轉遷涉,終于安營扎寨在閩、粵、贛三省交界的崇山峻嶺之中。他們將自己稱之為“客家人”??图胰瞬粌H給這里帶來了中原文明,更與土著畬族人相濡以沫,共同創造了客家燦爛文化。其中嗩吶便是浩如煙??图椅幕瘜殠熘械囊欢淦G麗山茶花。他們的嗩吶配以鑼、鼓、鈸等打擊樂,俗稱“吹打”。這里的嗩吶手有四句順口溜稱贊他們手中的鎖吶:“七寸吹打拿在手,五音六律里邊有?;閱始奕]有我,冒聲冒息蠻難過。”客家人手中的鎖吶,音調高昂悠揚, 很受世人歡迎,后流傳進宮庭,作為皇帝、皇妃享受的獨特民間樂器。
那么,客家人的這種鎖吶文化又是何時流入四川和雙流的呢?大約在清康熙末年至乾隆年間。那時,四川戰亂,土曠人稀??图胰碎}、粵部仰慕四川“天府之國”,后下決心遷徒輾轉四川龍泉洛一滯,由此把嗩吶文化也帶進了成都平原。據成都博物館陳列研究部主任肖平展示的洛帶客家《林氏族譜》記載:他們的先祖茂海公等人,“遙聞川省出產豐富,便與伯叔同議,擬來四川”?!斗妒献遄V》又載:“聞西蜀天府之國也,沃野千里,天將啟吾以行”。清朝康熙末年至乾隆年間,四川戰亂頻繁,赤地千里,人民十室九空,農耕,百業荒廢,清庭鼓勵各省移民實川,當時廣東東、北部客家人正遇人口膨脹,災荒頻發,需求新路,凝然遷徒蜀地洛滯。查閱洛滯客家人治喪風俗史中就有鎖吶吹奏記載。雙流通江民間藝人發現洛滯客家人鎖吶吹奏樂器極賦特色,于是派人學了過來,為自己“轎房”舉辦民間婚喪嫁娶禮儀服務。雙流江國貞酷愛民間樂器,也去拜師學藝,后也在簇橋“三婆店”開起轎房,用鎖吶為民間婚喪嫁娶禮儀服務。后來,他的名聲漸大,請者甚多,人們都親切地稱他“江吹吹”。
不是謀生是繼承祖國民樂優秀傳統
雙流“吹吹”綿延不絕。開始我認為這些是為了謀求生計不得已而為之。而江和德則不同意我的看法。他說,你誤解了“吹吹”人,他們不是為了謀生才吹“吹吹”,而是為了繼承祖國民樂優秀傳統,不讓鎖吶這么好的一門樂器在民間絕跡。研究鎖吶技藝,中間學問很深。嗩吶一般有木管、銅管、鋁菅與錫菅之分,木管柔,銅管亮,錫管與鋁菅都應用最廣。嗩吶還分大、中、小“辣子”四種,大嗩吶粗獷、氣派,一般用在大場面;而細長的“辣子”(民間俗稱“吊辣子”)因其音高而尖,且吹奏費力,只作點綴及伴奏之用。用得最多是中、小兩種嗩吶。小嗩吶歡快、含蓄、優雅,猶如含情脈脈之少女;中嗩吶高亢、激昂、穿透力強,恰似血氣方剛之后生。它以“燈腔”、“茶腔”音樂內涵為特色,講究“鼓板分明,粗細結合,高昂悠揚,音樂協調。”以齊奏、對吹、吹打并重。其吹打能長能短,可坐可行,輕便靈活。而且嗩吶有眾多的曲牌。一般傳統的曲牌就有好幾百甚至上千個。一般分為喜調和悲調,喜調輕快、活潑、歡樂;悲調深沉、低吟、催人淚下。別看小小一支嗩吶,吹奏大有講究,不同場面有不同的曲調。要學會并運用自如,是非常艱難的。要有音樂的天份才能學會。
雙流“吹吹”的老前輩江紹清,當時為了不讓雙流“吹吹”在他之后失傳,先后苦心地收留了二、三十個徒弟,耐心地口傳心授,后徒弟又收徒弟,雙流“吹吹”事業才艱難地得以綿延不斷。雙流“吹吹”大多文化不高,但他們憑著他們對“吹吹”事業的執著,憑著自己對音樂的天份和勤勞,不斷地刻苦研習,最終全面掌握。拜師雙流“吹吹”師傅的溫江金馬三義渡王發金兩兄弟,沒有文化,斗大的字不識一蘿,他倆相互鼓勵,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結果功到自成。
劉樹銀不僅能應付各種埸面的曲調,而且還從“吹吹”們中脫穎而出。他早些時候參加成都藝術節還獲得鎖吶吹奏獎。雙流彭鎮柑梓樹常澄村四社劉樹銀也沒有文化,在師傅江紹清的徒弟王現良的口傳下,他從基本功煉起,起早貪黑,從不叫苦,很多時候一吹就是一整天,終于煉成一張鐵嘴,從擦耳橋這頭不換氣可以吹到橋那頭,全面掌握了各種吹奏技巧和基本曲牌。在雙流,江紹清名下的著名“吹吹手”就有曹文清、蔡奇樹、尹春和、張玉林、陸年生、鄧青云、黃子云等,現在還健在的有趙代清、郭紹清、江和根等。
雙流“吹吹”名氣很大。解放初期,外縣的,成都市的,凡家里大小事情需要捧埸的,都來雙流請 “江吹吹”前去吹奏。四川川劇傳統樂器較多,很多劇團見鎖吶音韻極賦特色,都大膽改革,引進鎖吶,江吹吹經常被邀請去配樂,或指導。一次,金堂縣“勞動川劇團”來雙流演出,彩排時,團長感覺自己的鎖吶手技術不夠嫻熟,擔憂在雙流演出被砸鍋現丑,得知四川著名鎖吶手“江吹吹”就在雙流,疑然推遲演出,也請“江吹吹”前去指導和配樂。結果,他們這次在雙流的演出非常成功,名聲大振,外縣紛紛請他們去重演。1955年,北京國家文化部不知怎么知道了雙流有個“江吹吹”,為了收集和整理民間鎖吶樂器歷史及鎖吶吹奏的詞牌樂譜,專門派人南下雙流找江紹清“掏肚皮”。不巧的是,江紹清因吹“吹吹”積勞成積剛剛去世十多天,大家只得推薦江紹清的得意門生張立成和他大兒子張和根跟隨北京。張立成和張和根在北京一呆就是一年多,將雙流吹奏鎖吶情況和全部知道的鎖吶詞牌樂譜靠回憶和盤掏了出來,方使國家對鎖吶詞牌樂譜才得以豐富和完善保存。也同時因此為雙流“吹吹”的輝煌歷史和“吹吹”檔案重重記上了一筆。
艱難中前進的雙流“吹吹”禮儀事業
雙流“吹吹”事業不平坦。他們在艱難中不斷豐富和完善“吹吹”禮儀事業。四清運動時,雙流“吹吹”曾經被列為封建迷信產物而被取締。當時,百姓不依從,很多人死拉硬磨要他們悄悄去吹奏。“吹吹”們無賴,趁深夜人不在意的時候去吹奏一曲,主人家用錄音機錄下自個奏放。雙流“吹吹”們的家庭多數都比較貧寒,但他們有自己“吹吹”行規,從不因為自己貧寒而為社會惡勢力吹奏。有一次,柑梓樹“吹吹”劉樹銀趕埸回家,路過一個土霸王世家門口,一人出來欄住他并出高價錢橫順要他為他幾弟兄聚會吹奏捧埸。劉樹銀不肯,千方百計找借口離開了。后來,這家惡人揚言要報復劉樹銀,劉樹銀沒有懼怕,他說我不吹就不吹。1966年,急風暴雨似的文化大革命暴發了,鎖吶被造反的人認為是宮庭中才使用的樂器,那是歌頌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于是雙流“吹吹”成為破“四舊”對象。當時首當其沖的是家住西街的“江吹吹”一家。一天,造反派把西門街都扎斷了,“江吹吹”一家所有禮儀器物被全部搬出砸毀。很長一段時間,雙流“吹吹”銷聲匿跡。1978年,國家改革開放,雙流“吹吹”被政府認為是允許的民間禮儀服務項目,在江紹清兒子江和德的帶領下,“吹吹“們又才重振旗鼓。特別是江和德得到有關部門批準,大膽地開了鋪面,正式掛出了“江記樂隊”牌子,使雙流“吹吹”開始名正言順地為民間婚喪嫁娶禮儀服務。
隨著形勢的發展,人民群眾對“吹吹”禮儀服務內容要求越來越高。為了適應形勢,滿足群眾需要,“吹吹”禮儀隊伍大膽改革,增添了很多新的內容和服務項目。樂器以鎖吶為主,引進各種西洋樂器配合,還演出很多為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使民間各種禮儀活動辦得更加豐富多彩。我母親去世時是84歲高齡,村里人都說這是喜喪,要熱鬧一下。“吹吹”們趕來連吹五天。特別“江記理儀隊”聽說母親第二天一早就要從靈堂出賓下葬,江和德老板親自帶隊趕來演出相送。他們用鎖吶開埸,接著表演了好多節目,其中《哭熊母》、《孟姜女哭長城》催人淚下,使在埸所有人跟著一起悲傷,一起掉淚,讓演出兩度出現高潮。“江記理儀隊”還演出其它好多節目,如雜劇、變臉、相聲、小品、獨唱等,讓母親愉快地渡過了在人世間的最后一個快樂之夜!
秦載賡名明良,華陽縣興隆鄉人。同盟會員辛亥四川保路運動東路同志軍統領。6歲時與胞弟省三習武于祖父武棚,聞雞起舞,常練不輟。18歲時已膂力過人,應縣童子試,因考官不公,秦將其從轎中拽出痛毆,聞者咋舌,稱為"天然革命家"龍井公墓。
雙流縣方言與普通話對照
扯筋~鬧架 麻人~騙人 老牛筋~頑固不化
估倒~強迫 撇脫~爽快 淘神~費心
難為~感謝 耍水~虛偽
沖殼子~聊天、說假話 擺龍門陣~聊天
吃欺頭~占便宜 臉長~臉皮厚
撒蔥花兒~奉承 出脫~損壞、丟失
歪貨~次品、非正路貨物 扯把子~仗勢欺人
唱高腔~說大話 麻鬼~蒙騙人
尖嘴子~說話刻薄的人 利牙巴~伶牙俐齒
漂嘴兒~說話好聽、不切實際、不講誠信
火巴~軟 火巴耳朵~怕妻子的人
扯拐~不順當、蠻橫 默倒~認為,估計
巴適~滿意 安逸~舒服
硬是要得~就是行 硬要~強行
穩一下~慢慢來、等一下
攤令來過~重新來一次
毛起~發火 怪的很~找茬兒
怪頭怪腦~莫名其妙 冒皮皮~提虛勁
燒人~給別人帶來麻煩、損失、危險
撲爬跟斗兒~跑得快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