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流蓮花公墓割資本主義尾巴曾經取消場和趕場
發布時間:2020-01-16 14:13:08瀏覽量:
今之場與古代草市迴異,一般都設在交通道口、水陸碼頭,或自然形成,或專門設立,大都經歷了由場而鎮的歷程。隨著場的發展,場上逐漸有了住房,茶、煙、酒、飯、小食等買賣也應運而生,還有客棧供來往商販住宿。場鎮雖小,卻是五臟俱全,一些場鎮市井繁華,儼然以“小成都”、“小重慶”自居。
四川的場大都以街代市,沿街商店林立,攤點密布。近年來一些地方又專門修建了貿易場所。一般說來,場上都劃定區域作為各種專門市場,如米市、菜市、油市、豬市、牛市、魚市、炭市、竹木市等等,分得很細,有的競達二三十個許多場鎮的聞名都與它所設的專業市場有密切關系,如大足縣龍水鎮的小五金市場、什邡縣方亭鎮的煙葉市場等。一些地方還有“大市”與“小市”之分,小市零售,做幾分幾角的買賣,大市則看樣批發,進行成干上萬元的大宗交易。場有固定場期,多沿用巳久。
一般是十天三場,一月九場,有的是逢一、四、七,有的是逢二、五、八,還www.29737.net有逢三、六、九的,各不相同,也有兩天一場的,有的地方甚至天天趕場,俗稱“百日場”。還有的是大場中間插一小場,或兩小場中插一大場,大場規模大,趕場的人多,小場則規模小,人數少。當然,鄰近的幾個場要盡量把場期錯開,以使人今天趕這場,明天又可趕那場。趕場和場期本是約定俗成,但在1957年“大躍進”以后,很多地方都強行改變場期,以五日甚至十日為一場,或者規定只準星期日趕場。
“文革”之中,為“割資本主義尾巴”,有的地方干脆取消趕場,只準蔬菜上市,而雞、鴨、肉、魚、蛋等農副產品一律交到收購站,大家只好暗中交易,人稱“黑市”。直至1979年后,才又恢復原來的場期,開放禁令。過去場中還有經紀人活動,凡大宗交易和豬、牛等買賣要通過經紀人進行。經紀人又稱“行戶”,要登記取保,不能做買賣,但后來有的經紀人也暗中做生意。
在四川農村,趕場是農民的一項重要活動,農閑時農民尤愛趕場。趕場的前一天,四方商販云集場鎮,宗家旅唐住滿客人。一到趕場天,四鄉農民或肩挑背負,或用雞公車、自行車,把蔬菜瓜果、雞鴨魚肉運到場中出售。場鎮中的一些居民也擺攤設點,或自產自銷,或行腳販商,舊時尚有算命占卜、賣字賣畫的齊集場上,場鎮中的居民也紛紛上街選購東西,還有乘車從幾十里外跑來買“相因”的。
場上人頭攢動,擁擠不通,趕場的人數超過場鎮常住人口的幾十以至幾百倍,如成都華陽鎮逢場天的趕場人數高達3萬人,上市商品300多種。整個場上人聲鼎沸,喊價聲、還價聲、吆喝聲,此起彼伏,極為熱鬧。農民在賣完東西后,又買點自己所需的油鹽茜醋等日常生活用品,有的還要進茶館、飯店或看戲看電影,趁時玩要一番,就連小孩也愛跟著大入趕場看熱制。場鎮中的茶館、飯店自然生意興隆,營業額大增。直到下午兩三點后,趕場人才陸續散去,喧鬧的場鎮也漸漸安靜了下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