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周邊喪葬習俗調研
發布時間:2019-05-12 17:45:33瀏覽量:
1.葬禮的簡單介紹
在家鄉,家人發現老人去世之后馬上就會放鞭炮,若是年輕人不幸去世也會放鞭炮。如果去世者不是在家里去世的,那么他的尸體運回家的時候也要放鞭炮。放鞭炮是為了告訴村里的人老人去世這個消息。
放完鞭炮以后便由子女給去世者清洗身子。給去世者清洗身子的水不能夠亂倒,而是留到去世者下葬之后才倒掉。在這里還有一種迷信飛說法:如果把水直接倒掉,那在給老人做法的期間天會一直下雨。發現去世者去世后子女也不能立刻就哭。子女要等到給去世者清洗完身子并穿上壽衣之后,把去世者安放在正確的位置,這時候子女就得放聲大哭。
在這里提到的安放去世者的位置是有規定的,去世者穿上壽衣以后要放在家里的大堂里面,這個大堂(1)是家里供奉神靈的地方。一般都會在這個大堂里鋪上一塊木板,然后把去世者的腳朝向們的方向,頭朝神龕的方向擺放。把去世者放在大堂里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家族觀念,因為大堂是安放家里靈位的地方,把去世者放在那里是想讓去世者在另一個世界里可以很快的找到家人。
這里提到的壽衣也不是很隨便的衣服,壽衣必須是由女兒在老人生前制作的,這個壽衣必須是穿單數,而且要是棉布做成的。
在把一切的準備工作做完以后,家里的長子就到村里去一家家的下跪,這是要請村里人幫忙下葬老人的標志,村里的人看見長子來下跪回說一句安慰的話,并把長子扶起來。被邀請到的村民會在晚上去去世者的家里,當地人俗稱:守夜。守夜的時間很長,一般都會到凌晨才離開,而守夜人會在去世者家里唱:孝歌或者請福。而去世者的家屬會在夜深的時候給守夜人做好吃的,一般都會是糍粑一類的東西。
(1)大堂:大堂在家里屋子的中間,在大堂里不能亂放東西,這里是家里供奉神靈的地方。
除了請村里的人來守夜外,還會請法師來做法。在做法的期間,去世者的子女不能洗澡也不能吃葷。在法師做法的時候家里的兒子還必須拿著一個裝滿谷子的盒子跪在做法事的那個神龕前面,當法事做到一半的時候,女兒或者媳婦會跪在尸體的旁邊大聲的哭泣,這種哭泣不是沒有規律的,通常她們在哭的時候要邊哭邊練去世者生前做過的事,以此來表示對去世者的無限懷戀。這種習俗課稱作哭尸。
在做法期間,去世者的子孫還有一個活動是繞棺。繞棺就是去世者的子孫每人拿著一根點燃的香,按照輩分和大小次序依次排好。然后由法師帶領,圍著棺材不停的繞圈。繞棺每天都要進行。
在逝世者下葬的時候婦女是不能觀望的,婦女哭著把逝世這送到村口處便從新找一條路返回家中,并為那些去下葬去世者的男人們準備食物。去下葬去世者的人們會一路的吆喝著。他們要一直把去世者抬到墓地,不到墓地棺材就不能放下,原因是不能讓去世者的靈魂接觸到地氣。這體現了在農村社會里男女分工的明確,女人就干家務活而男人就在外面闖,所以在安葬老人時得靠女人在家里準備食物。婦女們之所以要重新找一條路回家是因為他們覺得只有重新找條路回去去世者的靈魂才不會跟著她們回去。
這些就是西南葬禮的基本流程。
2.分析葬禮習俗產生的原因
每一種習俗產生都一定會有它產生的原因,在這里,我想依次簡單的介紹一下上文中提到的葬禮現象產生的原因。
在上文中,我提到有人去世家人要放鞭炮,為什么選擇鞭炮作為標志,我認為有三個原因:1.在中國人的觀念里,去世是個不好的消息,因此直接說出來顯得不吉利,所以用其他方式通報這個消息。2.鞭炮的聲音大,可以讓其他人輕易聽見。
之所以把一切安置好之后才哭,我認為原因是:人一旦釋放自己的感情就無法控制自己,如果子女一開始就沉侵在悲傷的情緒里,那其他的事就無人打理,所以就得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等一切準備工作就緒之后才可以釋放自己的悲傷。
在上文中我還提到,老人去世后穿的孝衣是由女兒做的,為什么要女兒來坐孝衣呢?原因與后面的兩個習俗一樣,最終都可歸結為中國的男女分工。.在中國自古就有男管吃住女管穿戴的說法,所以為了體現出女兒對父母的孝心,女兒會為父母做最后的衣褲,之所以用棉布是因為棉的耐性好,防腐爛的效果也相對好些,棉布的柔軟度也好,使用棉布可以讓尸體保留久些。這種分工在后面的哭尸和下葬中也體現了。在哭尸中,很少有男人會哭,哭的往往是女人,之所以是女人哭,我想這與中國的傳統是有關系的,男人流淚就代表沒有骨氣,即使是父母的離去也不能經??奁?,所以哭泣這種事就交給感性的女人來完
在西南的葬禮中,體現出一種團結性,就是村民會主動去去世家里幫忙。村民會主動到去世者家里守夜是因為想起到互助的效果,一個老人去世,通常要其他人幫忙才能下葬,而且晚上如果只有家人,家人也會害怕,有很多人在一起可以減輕恐懼的心理。所以為了避免自己家老人去世時自己承受孤獨,就得與村里的人互相幫助。再者,去守夜也可以與村里的人交流感情,守夜為村民交流提供了一個場所。唱孝歌一是為了減輕恐懼,二是為了用這種方式表達對去世者的祝愿。
三.對葬禮的整體分析
從西南地區葬禮的整個流程來看,葬禮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其產生的原因,而且每一個環節都體現出生者對葬禮的重視。幾乎每家人都會為去世者的靈魂超度。我想之所以這樣,原因課歸結為:
1.佛教傳入中國之后,中國人開始信仰有神說,認為人去世后都是有靈魂的,只有為他好好的超度,才會使他在另一個世界也能幸福的生活。
2.為去世者超度還可以緩解生者的情緒,可以把生者對去世者的感情體現出來。
3.生者想求得心安,生者認為只有好好的為去世者超度,去世者才會在另一個世界里保佑生者一切順利。
西南地區的葬禮習俗從整體上看也體現出中國的葬禮習俗,雖然在一些細節上不同于中國傳統的葬禮習俗,但大體方向是一樣的。之所以會出現一些差異性,我認為原因是西南地區為中國邊緣,少數民族多,所以漢家的很多習俗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就是家鄉的葬禮,基本上與中國傳統的葬禮沒什么區別。從總體上來看,家鄉的葬禮體現出現實性與封建性。說它現實性是因為葬禮不僅僅是對去世者的安葬,還是生者利用的一種資源,說它封建性是因為生者舉行葬禮還是站在有神論的角度去進行的。
4.葬禮習俗的變化
但在近年實行火化以來,這種傳統的葬禮習俗逐漸被破壞,說不請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但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所以葬禮的習俗被破壞也可以說是迎合了時代的需求吧。實行火化使葬禮習俗也有了一些小變化。例如:現在去死這的擺放位置不是只有房子大堂中央了,因為去世者火化之后再拿回來就不可以直接進入家里,而是把他的骨灰放在大堂的門外面?,F在下葬人的時候也不用像以前那樣由村里的一群男子漢來以前抬著棺材吆喝著到墓地因為實行火化之后不再需要很大的棺材?,F在人們抬著棺材吆喝不是為了讓大伙更有力氣,而是為了圖熱鬧。以前去世者的女兒會為去世者準備很大壽衣,但現在因為不需要這些壽衣了,所以去世者的女兒大可不必麻煩。還有很大變化在這里我不一一例舉了??傊?,在實行火化以來,西南地區的葬禮習俗發生了許多變化,但這些變化恰恰又減輕了生者的負擔。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