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喪葬習俗流程
發布時間:2019-05-12 17:47:26瀏覽量:
掛上槨頭紙,以示鄰里。報喪報喪既是將死者之親友,前來奔喪的親友,有帶紙的,有的向死者家捐款。奔喪者有的給死者磕頭,其守靈之子要陪前來奔喪者同磕。戴孝近年來為死者戴孝已較舊時從簡,重孝以一幅寬,7尺長的白布戴在頭上,一般孝用半幅寬,7尺長的白布系在腰上,戴孝如果是孫輩者,一般在孝布上一寸左右縫上紅布條。出殯后,其子女戴長孝者...送終
病者臨危時,子女及家人要到場日夜守侯,聽其臨終前的囑托。病者咽下最后一口氣,守在身旁子女及家人稱為“送終”。
停尸
病者臨死,在咽氣前要把準備好的壽衣穿上,本地有“臨死連褲子都穿不上”之忌。死后,家人要替死者擦臉,梳頭,穿鞋,戴帽子后,搭一停尸床將尸體移上,蓋以黃布單。
靈棚
本地出殯一般要等3天后,人死后要搭一座靈棚,棚門貼上挽聯,掛上槨頭紙,以示鄰里。
報喪
報喪既是將死者之親友,前來奔喪的親友,有帶紙的,有的向死者家捐款。奔喪者有的給死者磕頭,其守靈之子要陪前來奔喪者同磕。
戴孝
近年來為死者戴孝已較舊時從簡,重孝以一幅寬,7尺長的白布戴在頭上,一般孝用半幅寬,7尺長的白布系在腰上,戴孝如果是孫輩者,一般在孝布上一寸左右縫上紅布條。出殯后,其子女戴長孝者,將白布換下,每人用黑布做成袖標狀,按死者的性別,分男左女右戴孝。
入殮
將棺木移入靈棚內,將尸體安放棺內,稱“入殮”。死者入殮時,家屬及親朋皆于兩側相送。
守靈
尸體入棺后,孝子輪流侍守棺側,朝夕不離。靈前擺一供桌,中間供奉死者靈牌,兩側擺供品,供品主要是死者生前喜歡吃的饅頭、米飯、各種水果等。死者如生前會吸煙、會喝酒,也要供上煙酒之類。也有供桌中間不擺靈牌的,以材頭所書靈位牌代之。孝子守靈用一瓦盆燒紙,親朋好友吊孝,由孝子跪拜迎送。到夜間,守靈者一般為親朋好友代替。
送盤纏
出殯前一天晚上半夜12點,喪家為死者舉行送行儀式,俗稱“送盤纏”。選一個寬敞的十字路口,燒死者生前穿過、用過的衣服、被子、鞋帽等。燒用紙制作的車、馬或牛、樓房、電視機等,兒女們哭號著向火中奔,以示對死者挽留,由死者長子站在高處,手執一扁擔,指向西南,意為死者指路。
舉哀
死者入殮時不舉哀。舉哀是在第三天早晨臨出殯前,將棺蓋打開,讓死者兒女、家屬、好友最后瞻仰一下遺容,然后封棺,此時子女、家屬以哭代言,囑咐死者莫要掛念世事,好好安息。
開光開光是舉哀前,有侍者給死者最后整容,稱開光。用一只筷子裹上棉球,沾酒精擦死者五官,擦者說:“開眼光、亮堂堂”其孝子面對死者重復一變:“開眼光、亮堂堂”。以下如此:“開耳光、聽遠方”、“開鼻光、聞芳香”、“開嘴光、吃八方”、“開臉光、凈光光”。
封棺
瞻仰完遺容后,由木工左手執鐵釘,右手握斧將棺材天(蓋)釘死。當木工釘左邊時,由孝子在嚎喊爸(媽)向右躲釘,釘右邊時喊向左躲釘。
出殯
本地出殯一般早晨8點左右,出殯時先將靈棚拆掉,本地棺木較大,一般不用人抬,用大繩將棺木捆住,吊車將棺木吊上汽車,棺木離地時,長子開始摔喪盆,(燒紙用的瓦盆)孝子們哭喊爸(媽)一路走好。出殯隊伍一般是靈車在前,孝子站在靈車上,后面是裝沙土的翻斗車,送葬車,出殯用車按規矩要交一定費用。
安葬
棺至墓地,再用吊車將棺木放入坑內擺正,用塑料布將棺木裹嚴,在靈頭點上長命燈,然后將車上土傾卸棺上,送葬人用鐵鍬將棺木培嚴,在墳的周圍擺放親友送的花圈。入葬后每人喝一口酒,吃一塊餅干,乘車返回。先洗手再喝一口酒,吃一塊餅干,然后到飯店就餐。
圓墳
死者入葬后第三天,親友去圓墳、添土、燒紙。
燒期
死者死后第7天,在家爐子內或煙囪根下燒頭期,燒紙時擺上供品。第21天燒3期,燒3期時帶上供品和燒紙到墳上燒,第35天燒5期,除帶燒紙和供品外,死者的女兒還要買五盆紙花,同燒紙一同燒掉。第49天,燒7期,燒期結束。
燒周年
以逝者死亡之日計算,第一年燒一周年,第三年燒三周年,第五年燒五周年,第十年燒十周年。燒周年時,遠道的親屬也要趕來參加。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還看過: